IgG4相关性疾病一例汇报

一、病例汇报

患者田某某,男,57岁,因““双眼红肿1年,纳差、乏力4个月”于年2月11日收入我院内分泌科,于年4月22日出院,共住院70天。期间2月28日在我科行活检手术。

1、发病过程(入院前)

1)1年前出现双眼肿胀,右眼为著,右眼巩膜充血、视力下降,进行性加重,激素治疗未见好转;

2)4月前出现乏力、纳差,进食油腻食物后有恶心,无呕吐,有怕冷、体力下降,有烦渴、多饮、多尿,每日饮水量可达4.5L;

3)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,无咳嗽、咳痰,体温波动在37.3-38.5℃之间,伴有头痛,体温升高时头痛加重,口服激素及对症退热治疗效果不佳;

4)3天前于外院检查发现枕骨斜坡及鞍内占位病变,垂体柄囊变;

2、诊疗经过

1)入院后实验室检查:(1)血沉87mm/h、CRP9.7mg/dl、腺垂体功能减退(ACTH2pmol/L);(2)感染指标降钙素原、内毒素、血培养均未见异常;(3)脑脊液:细胞总数38×10^6/L↑、白细胞数38×10^6/L↑、蛋白定性试验弱阳性↑,氯化物.4mmol/L↑、蛋白.6mg/L↑、涂片未找到真菌及细菌,涂片未查见癌细胞,见少数淋巴细胞。免疫指标:IgA测定1.16mg/dl↑、IgG测定12.5mg/dl↑、IgM测定0.21mg/dl↑。

2)入院后影像学检查:

(1)(-3-24)PET-MRI示:1.颅内、右侧泪腺、鼻窦、胸部及胸椎旁所见首先考虑非肿瘤性病变,多系统受累的炎性病变可能,请结合临床及胸部CT检查;2.胆囊炎性改变;右肾囊肿;3.结肠及直肠高代谢改变,结合病史首先考虑炎性病变;腹腔、盆腔积液,余头部及躯干部PET/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代谢征象。

(2)(-3-27)胸部CT平扫+增强示:双肺下叶炎症,右侧胸腔积液、右肺下叶膨胀不全,建议治疗后复查;肺气肿;左肺上叶尖后段、右肺下叶前基底段结节。

3)活检病理结果:

(1)  我院:纤维组织增生伴较多急慢性炎细胞浸润,血管增多,局部呈肉芽肿性炎,并见炎性坏死组织形成,局部组织表面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,建议结合临床;免疫组化染色显示:Syn(-),Bcl-2(+),CD3(T细胞+),CD20(部分+),CD68(+),Κappa(+),Ki-67(60%),Lambda(-),CK(-),IgG(+),IgG4(-);

(2)协和病理结果:鼻粘膜慢性炎,粘膜下大量淋巴浆细胞浸润,以浆细胞为主,局部见多核巨细胞,结合免疫组化,可疑蝶窦IgG4相关性疾病,请结合临床,另见小片状炎性渗出物,未见明确垂体组织;2.原单位免疫组化:IgG(+),CD68(弥漫散在+),Syn(局部小灶+),CK(鼻粘膜上皮+),IgG4(部分+,占IgG阳性细胞的30%),Ki67index20%,Bcl-2(部分+),CD3(散在+),CD20(散在+),Kappa(++),Lambda(+)。

(3)医院:送检会诊切片(B)镜下见小块破碎组织,局部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,粘膜水肿;局部散在中性粒细胞浸润呈化脓性炎改变,大部分粘膜下多量淋巴细胞、浆细胞浸润,并可见个别多核巨细胞;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部分浆细胞以表达IgG4为主;符合诊断慢性炎症性改变,建议临床进一步检查,以除外IgG4-RD

4)药物治疗:

年3月28日0:00起予甲泼尼龙片12mg口服1/12小时冲击治疗,至年4月10调整为甲泼尼龙片36mg口服1/日,年4月16起加予硫唑嘌呤片50mg口服1/日治疗。患者对治疗反应较好,一般状况明显好转,精神、体力好,食欲、睡眠佳。无发热,无头痛、腹痛、腹泻。双眼症状明显缓解,右眼无充血,右眼视力明显恢复。复查血清IgG4及相关免疫炎症指标明显下降。复查胸部CT示双肺炎症较前片明显吸收好转。右侧胸腔积液较前有所减少,右肺下叶膨胀不全,左肺上叶尖后段、右肺下叶前基底段结节,较缩小。复查垂体MRI平扫+增强示鞍区病变术后改变,炎性病变与前片比较病变范围缩小。

5)出院医嘱:(1)甲泼尼龙36mg口服1/日冲击治疗第4周时每周甲泼尼龙减量4mg至维持剂量8mg/日;(2)糖皮质激素减量同时将硫唑嘌呤加量至mg/日继续治疗;(3)骨化三醇胶丸0.25ug口服1/日、碳酸钙D3片mg口服1/日;(4)醋酸去氨加压素片0.05mg口服3/日、左甲状腺素钠片75ug口服1/日、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mg口服3/日、富马酸比索洛尔片5mg口服1/日、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口服1/日

治疗前颅脑CT(2月15日)

治疗前颅脑MRI(年2月15日)

治疗前肺部CT(年2月16日)

治疗后MRI复查

治疗前后对比

二、IgG4相关性疾病简介

1、总体情况

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组以血清IgG4水平升高、受累组织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及纤维化为特征的、近几年才被人们认识的新疾病体。受累器官因纤维化、慢性炎症等出现增生肿大,从而导致相应的压迫阻塞症状或功能障碍。该病激素治疗效果较好。该病自发现至今有不少于10种名称,如IgG4相关的硬化性疾病、IgG4相关的自身免疫病、高IgG4疾病、IgG4阳性多器官淋巴增殖综合征(IgG4-positivemultiorganlymphoproliferativesyndrome,IgG4+MOLPS)等,直到年才被统一命名为IgG4相关性疾病。

历史

IgG4相关性疾病相关性疾病的发现可追溯到自身免疫性胰腺炎(autoimmunepancreatitis,AIP)的研究。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首先于年由Yoshida等提出,并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和自身免疫性因素相关。AIP与IgG4相关性疾病阳性浆细胞的关系于年首次被介绍并提出,AIP常合并其他器官和组织,如唾液腺、胆管和腹膜后组织等的类似病变,而这些器官和组织的(包括AIP)典型活检标本显示,有大量IgG4相关性疾病阳性淋巴细胞浸润。

此后,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,Kamisawa等于年首次引入lgG4系统性病概念,即IgG4相关性疾病,又称为lgG4多器官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。

年,在AutoimmunRev杂志上宣布该种疾病的诞生。

2、几种典型疾病

1)自身免疫性胰腺炎(autoimmunepancreatitis,AIP)早在年Sarles首次报道了1例慢性炎症硬化性胰腺炎患者。年Yoshida等在分析慢性胰腺炎病例时指出该病符合自身免疫病的特点,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,于是首先提出了AIP这个术语。直到年日本学者Hamano等首先在其报道中指出,AIP患者血清IgG4水平升高且胰腺中IgG阳性浆细胞浸润,从而可以与胰腺癌鉴别。随后陆续有相关报道证实了该发现,于是AIP作为不同于其他炎症性胰腺炎的观念被逐渐认可。

2)泪腺和涎腺米库利奇病(Mikuliczdisease,MD)年JohannMikulicz教授首先报道了1例对称性泪腺、腮腺和颌下腺肿大的患者,随后类似报道陆续出现。学术界将有此类表现但原因不明的疾病称为MD。年Morgan和Castleman对18例MD患者的病理标本重新观察后发现,MD的病理特征与干燥综合征(Sjogrenssyndrome,SS)类似,于是认为MD是SS的一个亚型,从那以后有关MD的研究及报道就消失了。但是日本的研究者在近几年发现MD患者的泪腺组织凋亡较SS减低,从而可以与SS相区别。Masaki等在对比64例MD患者与31例典型SS患者后指出,MD与SS患者在临床表现、血清学及病理学的表现均不同,于是再次提出MD是完全不同于SS的一种疾病,并结合其他IgG4相关的疾病提出IgG4+MOLPS的概念。

3)其他:除此以外,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颌下腺为KuttnersTumor,累及胆道系统为硬化性胆管炎,累及腹膜后为腹膜后纤维化等。目前国际学术界对该病也逐渐高度认识,年10月,来自世界范围内的35位涉及多个领域的学者出席了在波士顿举行的IgG4相关性疾病论坛。会议对IgG4相关的不同器官受累的疾病进行了统一命名,并指出之前因某(些)器官受累而单独命名的疾病如AIP、MD等也许都是IgG4相关性疾病谱中的一部分。

3、疾病特征

作为一个系统性疾病,该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组织器官,包括:胰腺、泪腺、涎腺、垂体、甲状腺、肺、主动脉、冠状动脉、肝胆、肾脏、前列腺、皮肤及淋巴结等。受累器官因纤维化、慢性炎症等出现增生肿大,从而导致相应压迫阻塞症状或功能障碍。其中胰腺、泪腺和涎腺的受累最为常见;

该病患者经常伴有血清球蛋白、IgG水平升高,部分患者免疫学指标如抗核抗体及类风湿因子也可出现异常,且临床表现随受累组织不同而不同,这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挑战。

临床上存在下述任何一项需高度怀疑本病:1、对称性泪腺、腮腺、颌下腺肿大;2、AIP;3、炎性假瘤;4、腹膜后纤维化;5、组织病理提示淋巴浆细胞增生或怀疑Castleman病。

临床上存在下述表现需怀疑本病:1、单侧泪腺或腮腺或颌下腺肿大;2、眼部肿瘤样病变;3、自身免疫性肝炎;4、硬化性胆管炎;5、前列腺炎;6、间质性肺炎;7、间质性肾炎;8、甲状腺炎或甲状腺功能减退;99、垂体炎;10、炎性动脉瘤;11、硬脑膜炎;12、纵隔纤维化。

临床上若遇到下列常见现象应考虑到本病:1、多克隆高免疫球蛋白水平;2、血清IgE升高或嗜酸性粒细胞升高;3、低补体或血清中存在免疫复合物;4、18F-脱氧葡萄糖-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(18-FDG-PET)可出现肿瘤样改变或淋巴增殖改变。

该病对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。

4、临床表现

不同的IgG4相关性疾病谱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:1)米库利兹病以双侧对称性唾液腺肿胀为主要表现,可伴眼干、口干及关节肿痛,常见于中老年男性,可与其他脏器病变同时存在,抗SSA及抗SSB抗体多为阴性;2)AIP常出现于中老年男性,可表现为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,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腊肠型胰腺肿大;3)腹膜后纤维化则表现为腹膜后纤维组织增生,可导致腹腔内空腔脏器梗阻、腹主动脉周围炎等症状;4)垂体炎主要表现为内分泌调节紊乱,影像学表现为垂体弥漫性肿大。

5、治疗

目前该病的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,推荐剂量为相当于泼尼松0.6mg/kg/d,维持2-4周,3-6个月后逐渐减量至5mg/d,2.5~5mg/d维持3年。激素的用量可依病情、血清学、影像学表现等进行调整。

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且患者症状缓解的基础上,可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、吗替麦考酚酯、甲氨蝶呤来减少激素用量或维持缓解。虽然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,但疾病复发现象多见,而对反复发作、难治的患者可应用利妥昔单抗,剂量为1g,每日2次,中间间隔15d。与激素相比,利妥昔单抗可在短期内迅速缓解症状,避免了激素长期应用、用量难减及耐药等情况,不仅如此,若疾病复发,再次应用利妥昔单抗仍有效。

6、总结

1)血清IgG4水平升高;

2)受累器官或组织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;

3)病变组织可形成纤维化或硬化;

4)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;

5)作为一个系统性疾病,该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组织器官,包括:胰腺、泪腺、涎腺、垂体、甲状腺、肺、主动脉、冠状动脉、肝胆、肾脏、前列腺、腹膜后、皮肤及淋巴结等。

赞赏

长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倾听白癜风患者心声
白癜风专项援助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处:网站地址  http://www.tonbm.com//kcywh/7716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