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示:点击上方"防城港微生活"↑   当前广西各地正处于汛期,湿度大、温度高,食品容易受到细菌、霉菌及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。这些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,如引起肠道传染病、食物中毒等。

提醒:

注意防疫消毒,杀虫防病;

注意饮食卫生,食物要烧熟煮透,不食用病死禽和霉变的食品;

不食用浸泡过的食品;

不要喝生水;

水源改变时,山水、井水等新水源要在专业机构指导下消毒处理后使用;

及时清除室内外淤泥、垃圾、积水,防止蚊蝇孽生;

要积极开展消毒、杀虫、灭鼠工作;

要开门、开窗、通风、换气,保持空气流通;

尽量避免长期接触淤泥、疫水;出现发热、咳嗽、腹痛和腹泻等医院就诊。

汛期后易造成疫病流行。

(1):汛期过后需要注意和预防哪些疾病?

  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,如霍乱、伤寒、痢疾、甲型肝炎、手足口病等。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汛期极易发生的,如鼠媒传染病:钩端螺旋体病、流行性出血热等;

  汛期过后还可能患皮肤病:浸渍性皮炎、虫咬性皮炎、尾蚴性皮炎。另外还要注意防治食物中毒、农药中毒等。

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:

细菌性痢疾: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,是由志贺菌属(痢疾杆菌)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。主要表现为畏寒、高热、腹痛、腹泻、粘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,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脑病。菌痢可通过消化道传播,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,污染食物、水、生活用品或手,经口使人感染;亦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。生活接触是引起散发病例的主要途径,水、食物污染常引起暴发。

伤寒和副伤寒:伤寒、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、乙、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。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,常呈暴发流行。临床上以持续高热、相对缓脉、特征性中毒症状、脾肿大、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。肠出血、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。

甲肝:甲型病毒性肝炎,简称甲型肝炎、甲肝,是由甲型肝炎病毒(HAV)引起的,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,主要通过粪-口途径传播,临床上以疲乏,食欲减退,肝肿大,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,部分病例出现黄疸,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,无症状感染者常见。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,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。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。

钩端螺旋体病:钩端螺旋体病(简称钩体病)是遭遇洪灾后需要重点防范的传染病之一。发病者以青壮年、有接触疫水者为主,猪是洪水型钩体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,家畜和鼠类、蛙类等是次要传染源,钩端螺旋体具有很强的侵袭力,通过皮肤、眼结膜、鼻或口腔粘膜侵入人体,迅速进入血流并繁殖,随后侵害肝、肾、肺、脑膜等器官引起多种症状,临床上常见的是发高烧、头痛、全身酸痛、腓肠肌(小腿)疼痛、眼结膜充血、淋巴结肿大等。

流行性出血热: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,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,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(汉坦病毒)引起的,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。以发热、出血、充血、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。

急性出血性结膜炎:急性出血性结膜炎(简称AHC)是非功过年新发现的一种眼病,系有肠道病毒70型所引起,现已波及世界各地,成为目前人类最常见的眼病之一。本病具有发病快、传染性强并可并有结膜下出血和角膜上皮损害等特点。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,主要通过水或直接接触传染。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,无性别差异。多数病例在发病时可有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,并有压痛。该症状随结膜炎的消退而消失。极少数病例尚可出现虹膜炎的改变。

手足口病: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(型),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(CoxA16)和肠道病毒71型(EV71)最为常见。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,表现口痛、厌食、低热、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,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,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、肺水肿、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。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,导致死亡。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。

内容来源:中国疾控中心网柳州发布健康教育广西电视台新闻频道

?广告合作、有奖爆料请加

↓↓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本地资讯

赞赏

长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白癜风专家在线
白癜风哪里好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处:网站地址  http://www.tonbm.com//kcyjg/8695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当前时间: